三天了,战斗已经持续三天了,双方动用了上千上万亿的资金彼此打的焦头烂额。眼前全是数字,不停的闪不停的变,耳边是嘈杂的声音,听不清他们在嚷什么,常云啸觉得自己的大脑中在嗡嗡做响。这几天,香港股市被国际游资打得千窗百孔,连续的下跌让整个市场空前悲观。一时间谣言四起,恐惧与死亡的气氛让人喘不上气来。这就是金融市场,现代社会中最残酷的战场,没有机枪、没有大炮,但是这里有死亡,在一片键盘的敲打声中,生存与死亡已经划开了界线。他侧头向过道对面交易区看去,唐浩正在向一个操盘手发火,看样子是做错了什么事情。那个人低垂着头,不断的深深点头表示歉意,而唐浩的表情简直就向是要吃人。这里没有飞机大炮,但是这里是战场,金融的战场,任何的疏忽和错误都可能造成资金的巨大损失,都可能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如果手中有枪的话,常云啸相信唐浩真的会杀人的。...
序 说是我对配角式的角色情有独锺,不如说,这是长期压抑下而爆发的结果…… 小时候,不论是看书或者戏剧,只要里头说什麽,年纪很幼齿的我,一律照吞不误,百分之百跟随编剧或作者的思想;後来,开始动笔了,书照看、戏照瞄,读者(戏迷)该有的本分一样在我身上找得到,只是,出於本能的,我不再顺著作者的思想走,而是想:为什麽会这样走呢?难道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吗?你这条线会不会太狠了点? 就是这样的想法,产生了配角的续集——《愿者上钩》。 ※ ※ ※ 有一天,看了一出古装连续剧(戏名已不可考),女主角贴身的丫鬟壮烈的被「牺牡」了,当然,这是一集中不到十分钟的部分,女主角悲痛得叫了叫,接著,下一幕女主角转过身继续笑著跟男主角谈情说爱……我绝对可以明白编剧的苦心,一部戏实在不必为配角牵动太多情绪与戏分,牺牲完毕就功成身退,这就是身为配角的命。只要男女主角能成眷...
君讳典[1],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2],喜声色狗马[3],为富贵容,而不乐仕宦。少好方[4],无所不通,而独以治疫为名。疫者闻君来视,即自庆不死。京师每岁大疫,自春之暮至于秋不已。康熙辛未[5],余游京师,仆某遘疫,君命市冰以大罂贮之[6],使纵饮,须臾尽;及夕,和药下之[7],汗雨注,遂愈。余问之,君曰:“是非医者所知也。此地人畜骈阗[8],食腥膻,家无溷匽[9],污渫弥沟衢[10],而城河久堙[11],无广川大壑以流其恶。方春时,地气愤盈上达[12],淫雨泛溢[13],炎阳蒸之,中人膈臆[14],困惾忿蓄[15],而为厉疫[16]。冰气厉而下渗[17],非此不足以杀其恶[18],故古者藏冰,用于宾、食、丧、祭[19],而老疾亦受之,民无厉疾。吾师其遗意也。”...
【南桂枝香】多承错爱,深蒙款待。则咱这爱恋如山,则咱这恩情似海。(末云)因姐姐容貌非常。(旦唱)我丰姿艳色,我丰姿艳色,你形端无赛。正是桃红柳绿,则愿的四时不改。今夜同相会,只怕青春不再来。(末云)娇桃姐姐,遇此良宵,争忍孤负?(唱)【北鹊踏枝】趁良宵静幽哉,愿和谐,柳丝长结就同心,桃腮嫩引惹情怀。谢芳卿又不曾见责,怎能够跨苍鸾同赴瑶台?(旦唱)【南玉包肚】今宵爽快,趁一天风清月白。(末云)我和姐姐饮几杯酒。(旦唱)饮金杯暂且宁耐,乘时遣兴开怀。子这春从天上九重来,好向亭心酒漫筛。(末云)既如此,咱向亭子上饮酒去。(做见吕科)(末云)娇桃不中,咱回去来!(吕醒科,云)小鬼头那里去!(末唱)...
卷一1、丽晶时代广场 世界恢复礼义与廉耻委员会秘书长俺孬舅与我谈起同性关系问题,是在丽晶时代广场的露天Party上。用元宝一样的驴粪蛋码成的演讲台上,一群中外混杂的男女在跳封闭的现代舞。我与孬舅周围,站满了各色社会名流和社会闲杂人员,个个手里端着一杯溜溜的麦爹利。名流端着麦爹利踌躇满志和神态自若,混进来的闲杂人员对这种环境和气氛就有些自卑和气馁,不住地对名流察颜观色──就好象穷人的女儿凭着姿色嫁到了大户人家一样。但是不管是名流或是闲杂人员,又不能与俺孬舅和我相比,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之间的谈话都是在作假,他们都想与我们打招呼。但我与孬舅对他们置之不理。在我们眼里,名流和这些闲杂也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专心我们的谈话。如同姐俩儿牵着手去参加舞会,在舞会受到冷落只好亲人之间说些什么固然是一种羞耻,但当舞会的目光都对准我们我们还摇着扇子在那里轻松交谈就是另一回事了。后来,这...
闲情偶寄清·李渔(笠翁)序词曲部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演习部选剧第一变调第二授曲第三教白第四脱套第五声容部选姿第一修容第二治服第三习技第四居室部房舍第一窗栏第二墙壁第三联匾第四山石第五器玩部制度第一位置第二饮馔部蔬食第一谷食第二肉食第三种植部木本第一藤本第二草本第三众卉第四竹木第五颐养部行乐第一止忧第二调饮啜第三节色欲第四却病第五疗病第六 ●序 声色者,才人之寄旅;文章者,造物之工师。我思古人,如子胥吹萧,正平挝鼓,叔夜弹琴,季长弄笛,王维为“琵琶弟子”,和凝称“曲子相公”,以至京兆画眉,幼舆折齿,子建傅粉,相如挂冠,子京之半臂忍寒,熙载之衲衣乞食,此皆绝世才人,落魄无聊,有所托而逃焉。犹之行百里者,车殆马烦,寄宿旅舍已尔,其视宜春院里画鼓三千,梓泽园中金钗十二,雅俗之别,奚翅径庭哉哉然是物也,虽自然之妙丽,借文章而始传。前人如《琴》、《笛》...
上海往事第一章 那时候不叫南京路,叫大马路。事情有一半就发生在大马路旁边。要我说,我还是喜欢上海的那些旧名字,一开口就是大上海的味道。有些东西新的招人喜欢,有些就不一样了。就说名字,不管是人名还是地名,总是旧的好。旧的有意思,有嚼头,见得了世面。旧名字不显山不露水,风风雨雨、朝朝代代全在里头,掐一掐全是故事。名字一换香火就断了,听在耳朵里再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我是怎么到上海来的?全是命。你要相信命。多少人在做上海梦,他们的梦埋进了黄土,深更半夜变成了鬼火还在往上海冲。可我十四岁就成"小赤佬"了。叫"赤佬"是上海骂人的话,不好听。话要反过来说,你不到上海你能成为小赤佬?谁不想上大上海?十里洋场呐!可你来得了吗?来不了。老天爷不给你洋饭碗,你来了也活不下去,你连路都不会走。那时候上海人是怎么说的?"汽车当中走,马路如虎口。"喇叭一响,你还没有还过神来,汽车的前轮就把你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