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格言】【鲁迅格言】【林语堂格言】【徐志摩格言】【周作人格言】【丰子恺格言】千载之後艺术家的事业,不像将军或政治家的事业炫耀入目。艺术上的英雄的勋业与通俗的英雄的勋业不同。正如所谓“待知己于千载之後”,艺术家在世的时候所得世间的报酬往往极少,其大部分的收获得之于後世。丰子恺《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决斗场对于人,只要每天有几小时的睡眠,有几餐饭吃,有相当的衣服穿,就是了。对于物,只求适用。眼前虽有一朵鲜妍的花,也只问有什麽用,属什麽科。攀到了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也只问是哪里,是何省何县。至于感情方面,全然忘却。这样的过于重视现实的结果,世界上的人都变成冷冰冰的,专讲利害的人了。社会变成一个荒凉的决斗场了。...
序言 认识萨马兰奇经过了很长时间。 读中学时。就听说过萨马兰奇,那时只知道他是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从电视转播的洛杉矶和汉城奥运会的开幕和闭幕式上又几次目睹了他的风采,总体印象是,一个和蔼的风度翩翩的贵族。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平生唯一一次亲自见到了地位尊贵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更觉他风趣幽默。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了解萨马兰奇的愿望。 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巴塞罗那奥运会,到亚特兰大百年盛典,萨马兰奇一次又一次成为全球新闻界的热点人物,使我有机会逐渐认识了萨马兰奇的全貌:年轻时他风流倜傥,佳丽环绕;22岁步入商界不久,他就成为巴塞罗那一家著名纺织企业的总经理;他是一个银行家,是世界许多知名企业董事会的成员;他曾是西班牙举足轻重的政治风云人物,担任过巴塞罗那市议会议长、西班牙体委主任和西班牙驻苏大使等重要职务;在他担任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成为全球成员最多...
幽默大师:林语堂 作者:朱艳丽 在台湾仰德大道二段141号,先生实践了他最诗意的生活艺术。许多年前,先生曾写文章叙说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他说: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不要一位《三弥克里的故事》书中的阿葛萨拿她的抹布到处乱抹乱擦。我想一人的房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天罗板下,最好挂一盏佛庙的长明灯,入其室,稍有油烟气味。此外又有烟味,书味便是。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 《八十自叙》 山之子(1) 童年是一生的品质。 当头发花白的林语堂口含烟斗,在摇椅“咯吱”的摇晃声中回首往事,他一定会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和牧师父亲爬上村后高山时的情景。...
站损害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处理=——————————一舟书库热门图书推荐————————————————1、《奋斗乌托邦》,石康续写《奋斗》传奇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9948.htm2、孔二狗新书《别样的江湖》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9960.htm3、叶檀《中国房地产战争》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345.htm4、丹布朗09悬疑大作《失落的秘符》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365.htm5、李承鹏《中国足球内幕》大伤足协之心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0456.htm6、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0日 14:34内容简介:秦可卿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惟一一个有结局的人物,应该是最透明,最清楚的。可是实际正好相反,秦可卿给人留下的问题最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雪芹在秦可卿这个人物身上,删去了很多文字。以至后来使这个人物扑朔迷离,漏洞百出,只好用其他的一些文字进行补救。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删去一些文字?这与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有什么关系?在《红楼梦》一开始,作者曹雪芹一再声称,说他所写的净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读者不必当真,其实这不过是曹雪芹掩人耳目的一种措词。在《红楼梦》里,曹雪芹不但把自己家族的兴衰放置其中,还处处反映了当时的朝政和时局。他把康雍乾三朝的事情浓缩在《红楼梦》中,展现了自己家族由盛到衰的全过程,而秦可卿这个人物的命运则与时局、与曹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要想揭开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神秘面纱,不得不从康熙朝说起。那么康熙朝...
作者:老舍序 东方文化协会以“东方文化”为题,托我写一本话剧。想了许多日子,我想不出办法来。一个剧本,尽管可以不要完密的穿插,可多少总得有个故事;我找不到足以表现“东方文化”的故事。即使用象征法,以人物代表抽象观念,“文化”中所含的事项也太多,没法一网打尽。再退一步,只捡几件重要的事项代表文化,也似乎走不通,因为哪个算重要,哪个不重要,正自难以决定。况且,大家认为重要者,我未必懂得;我懂得的,又未必重要。这个困难若不能克服,则事未集中,剧无从写。 又想了几天,我决定从剧本的体裁上打主意。这就是说,假若放弃了剧本的完整,而把歌舞等成分插入话剧中,则表现的工具既多,所能表现的方面纵难一网打尽,也至少比专靠话剧要广阔一些。从剧本上说,这种“拚盘儿”的办法,是否“要得”?我不考虑。我知道,只有这么办才能有把它写成的希望。好,我心中有了个“大拚盘”。...
编著:靳西第一章 卡耐基应付对手的方法一 避免伤害的艺术卡耐基认为,在与别人相处时,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一个和谐的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互不伤害。积几十年研究和体验之精华,卡耐基向世人展示了在与人相处时避免伤害的艺术。卡耐基简述了他与其侄女之间的相处经历。几年以前,他的侄女约瑟芬·卡耐基,离开堪萨斯市的老家,到纽约担任卡耐基的秘书。她那时十九岁,高中毕业已经三年,但做事经验几乎等于零。而现在,她已是西半球最完美的秘书之一。不过,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的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一天,卡耐基正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戴尔·卡耐基。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经验几乎是她的一万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有与你一样的观点,你的判断力,你的冲劲——虽然这些都是很平凡的。还有,你十九岁时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你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